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146)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那天我跟大家讲有个师父念佛念得说,我念得“我”都没有掉了。我说“你”没有掉了,你怎么还感到难受呢?是不是还有,还有心在那里呀,没有做到能所双亡啊,对吧。有时候念念念,踩空了,或许有这种情形。如果修行遇到这样怎么办呢?念佛的人当然稍微提一下子念头,就是把那个佛号起码能够看得见。那么打坐的人,已经坐到什么都没有了会怎么样呢?悲观厌世,不知如何是好。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?念头稍微要转一下。这是个人的修行用功方法不太一样。这里告诉我们说这些想念都不要有。

【以一切法本来无相,念念不生,念念不灭。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,后以心除心。心若驰散,即当摄来住于正念。是正念者,当知唯心无外境界。即复此心亦无自相,念念不可得。若从坐起,去来进止,有所施作,于一切时,常念方便,随顺观察。久习淳熟,其心得住。以心住故,渐渐猛利,随顺得入真如三昧。深伏烦恼,信心增长,速成不退。唯除疑惑、不信、诽谤、重罪业障、我慢、懈怠、如是等人所不能入。】

“以一切法本来无相,念念不生,念念不灭”,有生则有灭,无生则无灭。“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”,也不要去念外面的境界,分别种种相。“后以心除心”,我们想这个办法来对治那个东西,叫作“以心除心”。提起话头,参话头、疑情,以这个心来对治另外的妄念,“以心除心”。那么那个妄念没有了,那个心不要再抓住,再抓住还有个东西。

“心若驰散,即当摄来住于正念”,心散了,抓回来,散了再抓回来。以正念当中,所谓正念是离一切念叫“正念”,无念就为正念。“当知唯心无外境界”,外面所有一些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。下面会告诉我们,你见到种种相,修止观的人如果见种种相你都要遣除的。

“即复此心亦无自相”,心也无自相,你不要以为我心有个什么相。心的相,心是无体,境界没有,然后缘有心相还是不对。“念念不可得,若从坐起”,在打坐的时候要这样运想,然后起来其它的举止呢?“去来进止,有所施作,于一切时,常念方便,随顺观察”,因为你坐在那里修止可以,然后这个时候起来运作呢?带有一点观,看自己的心,我在做什么。我在行堂了,我在做饭,我在烧火,起码有这个稍微观察一下子。

这里“有所施作,于一切时,常念方便”,方便不要让杂念起来。起烦恼啦,我不想活啦,怎么怎么样啦,有这样的念头起来,赶紧要对治它,修种种方便对治,起欲念,贪心等等,叫做“常念方便”,去对治观察自己的心态,简单说观察自己的情绪心态。

“久习淳熟,其心得住”,久修的人,他心自能够安住。“以心住故,渐渐猛利”,所谓住,不要有一个地方可住。《金刚经》云,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无住生心,生什么心?生清净心。我们现在心都无法安住,不知道怎么办,如何是好,一天到晚浑浑噩噩的。这样过日子就心无所安住。“渐渐猛利,随顺得入真如三昧”,这样渐渐能够顺于理进入真如三昧。“深伏烦恼”,这里还没说断烦恼,是深伏烦恼,深伏不是浅伏,做功夫要慢慢做起来。你肯定要去做了,都不做的话,一天到晚都在烦恼当中没发现烦恼,好像是功夫到家的样子。

“信心增长”,你知道,尝到这味道了。我们现在没尝到味道,就苦苦恼恼,修得很苦恼,修得很辛苦,都有这种情况,信心没有增长。真正尝到那个味道,你不会觉得修行修得没意思,这出家出得很苦恼。那么这样就怎么样呢?“速成不退”,信心就会不退了。

“唯除疑惑、不信、诽谤、重罪业障、我慢、懈怠,如是等人所不能入”,不能入真如三昧。有疑惑,我们想尽办法把这疑惑给它对治掉,以及产生诽谤、不信啊,这是很重的业障,以及我慢或者懈怠,不能精进不能入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
阅读原文